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国家电子信息产业需求,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掌握电子电路技术、电子信息系统开发,智能信息处理与传输技术等工程应用能力,能够从事电子信息工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维护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通过5年的发展,达到以下目标:
1.能够运用数理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知识,鉴别、发现、分析并解决电子信息系统研发、运行中的实际复杂工程问题。(理论知识目标)
2.能够熟练运用电子信息工程软硬件工具和仪器,具备电子信息行业的产品研发、检测、生产能力,能够担任该领域工程设计、项目开发、工程实施与优化等岗位的技术或管理骨干人才,并且具备创新思维能力。(能力目标)
3.以技术、经济、法律、环境、伦理、人文等宽广系统视角考虑问题,坚持国家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为先,爱岗敬业,勇于担当,在工作及社会中表现出良好道德品质。遵守国家法律与相关工程规范,注重电子信息产业对环境的影响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思政目标)
4.在工作和社会环境中具备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与同事、客户或公众等进行有效沟通。在工作中能够合理决策、有效管理,履职担当、胜任岗位工作。能够及时跟踪国内外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动态,主动更新和调整核心知识,适应行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职业素质与发展目标)
二、培养要求:
经过4年系统的本科学习,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12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体毕业要求指标分解如下: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电子信息系统复杂工程问题。
1.1 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知识,并能够将其应用于信息技术行业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
1.2 掌握计算机、电子信息、通信网络及其他工程基础知识,并能够将其应用于电子信息领域的软硬件分析与设计;
1.3 综合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知识,用于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建模和求解。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知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判断和表达,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获得有效结论。
2.1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知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识别、判断和表达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2.2 能运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基本原理和工具方法,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分析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选择和优化问题的解决方案;
2.3 能够借助文献、信息资料和一般检索方法,综合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知识,客观分析和求解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开发满足特定需求的电子信息软硬件系统、模块或工艺流程,在设计环节中能够体现创新意识,并能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 能够利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知识,针对给定需求,设计出满足要求的系统总体方案与系统拓扑图、单元子系统(或单元电路)、软硬件模块或工艺流程;
3.2 能够在设计中综合利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知识和新技术,体现创新意识;
3.3 根据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需求,能够设计解决方案,能够在以上过程中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毕业要求4(研究):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基于电子信息工程科学原理,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合理设计实验、严谨正确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 具备基于电子信息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电子信息复杂工程问题中的技术路线、实验方案、软/硬件模块和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研究的能力;
4.2 能够独立设计有效、可行的实验方案,正确开展实验,能够正确、严谨地收集实验数据;
4.3 能够严谨地处理、分析与解释实验数据,结合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和电子信息工程科学理论知识,通过信息综合获得合理有效结论。
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电子信息系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平台、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 掌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仪器、仪表等现代工程工具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理解其局限性,并在复杂工程问题中开发、选择与使用;
5.2 能够使用实验设备、平台、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 具有电子信息工程实践经历,熟悉与电子信息领域工程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了解工程实践和电子信息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与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关系;
6.2 能够基于电子信息工程相关背景知识,合理分析和评价电子信息工程实践和电子信息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毕业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理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内涵,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电子信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 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意义,了解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
7.2 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 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了解中国国情,具有推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的社会责任感,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民族观、国家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8.2 理解工程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在工程实践中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
毕业要求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共同达成工作目标。
9.1 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分担任务,并承担责任;
9.2 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胜任团队负责人或成员角色,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
毕业要求10(沟通):能够就电子信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 具有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撰写复杂工程问题的设计方案与报告并就电子信息领域的专业问题跟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沟通交流,准确表达观点、回应质疑;
10.2 具备国际视野,了解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领域先进技术与新的研究热点,具有良好的英语读写能力以及听说能力,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就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使用一门外语清晰的陈述和回答问题,解释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毕业要求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电子信息领域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 理解和掌握电子信息领域所涉及的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等基本知识;
11.2 能够在多学科交叉环境下,在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系统设计开发或者其他活动过程中,应用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1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掌握拓展知识和能力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12.2 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包括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提出问题能力,能够针对不同领域的电子信息工程问题不断学习,能够适应技术不断发展的趋势。
三、主干学科:
信息与通信工程
四、主要课程:
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与应用、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通信电子线路、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等。
五、学制与学位:
基本修业年限: 4年
授予学位: 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