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是遵循工科专业认证产出导向理念而建立的内部评价机制的重要组成内容,是教学诊断、反思、分析和整改的重要保障。为持续做好课程教学质量监控,近日,人工智能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网络工程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分别召开了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实施情况专题会,全体授课教师参加会议。

会上,教师们就所承担课程的《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分析报告》进行汇报,比如,闫大顺老师针对21级《数学建模》课程中发现的问题,在22级的《数学建模》课程中引入了更多的讨论环节、实施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并增加了大模型实验,课程目标达成度超0.8且优于21级。谢彩健老师以《数据结构》为例分享了课程目标达成的具体分析过程,结果显示学生理论基础扎实,但算法设计和实现能力存在不足,在抽象建模和系统化表述方面亦有欠缺,存在“理论知识强、应用能力弱”的结构性差异,并指出在下轮课程拟采用加强综合案例与工程训练的改进措施,从而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随后,各专业就存在的问题开展深入交流与研讨,并形成具体改进的措施。


本次专题教研会既是对学院课程教学质量的“把脉问诊”,也是推动课程教学创新的重要契机。各专业以目标达成为牵引,强化“评价-反馈-改进”管理,深入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课程的教学质量,推动课程教学与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深度契合。